分类:影视资讯/作者:网络//959 阅读
我妹妹已经长大了!
从一个需要照顾的小女孩,变成了一个独立坚强的姐姐,有吻戏,有成长的烦恼,有粘人的“哥哥”。
19岁的张子枫出演了《我的姐姐》,改变了以往小姐姐的风格,带头做姐姐。这是张子枫成长的作品,她倾注了全部的感情去诠释这部与她成长经历毫无相似之处的作品。
01口杯爆棚。
从第一轮开始,点映,的口碑就一直在上升。从现场照片可以看出,点映的观众都哭成了泪人。看完电影,第一组观众忍不住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感受。他们的话语充满了对电影的热爱,对电影背后的故事和环境背景的讨论,以及对每一位主演表演的赞美。
“戳进我心里瞬间就泪流满面”,“我想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大家”,“极其难得的女性美”。
在路演中,一些观众称赞了张子枫的演技。一位年轻观众在电影院后排直接冲着张子枫大喊:“子枫太棒了!喊出来!”
从评论中也能看到观众对《我的姐姐》的高度评价,以及影片的优秀和男主角的精湛演技。
说到表演,我不得不说是我姐姐张子枫塑造了这个角色。这是张子枫第一次尝试姐姐这个角色。为了接近这个角色,她在拍戏前剪了很多年的长发。
为了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,张子枫专门研究了四川话,然后把安然解释得更加真实生动。为了保持四川方言的原汁原味,张子枫一直在片场用方言与工作人员交流。
土生土长的成都,编剧游晓颖,也表示,张子枫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姐姐的生活环境中。
安然是一名护士,所以在诠释这个角色时,张子枫特意提前一周去医院跟护士学习。从最
基础的开始学起,从里到外变成这个角色。
体验角色是演员最基本的,但也并不是每一位演员都能做到的,像张子枫这样抽出一个星期去学习的演员,在圈内也越来越少了。可见,张子枫的用心程度。
在武汉路演中,导演殷若昕谈到张子枫这次饰演的姐姐,她表示这次的角色比张子枫的实际年龄年长,与她的生活距离也很遥远,但是这都并不是阻碍,因为她们内心里很多东西都很相似,都很坚毅、价值观很明确、独立。
作为演员,张子枫有着巨大的能量来诠释这个角色,来靠近这个角色,能把角色装在自己心里,并用自己的身体做成材料,最后淋漓尽致的诠释出来。
在表演实力这块,张子枫备受导演的青睐与看好。
除了张子枫外,饰演弟弟的金遥源也付出许多。
在拍这部戏的时候他只有四岁半,这也是他出演的第一部电影长片。在拍摄一场从窗台不慎跌落的戏份时,金遥源因恐高迟迟不敢尝试,也导致拍摄一度中止,直到导演组以及爸爸妈妈给疏导情绪才得以继续,拍摄结束后金遥源吓得嗷嗷大哭。
因为主演的用心,所以角色的塑造更加立体与生动,让整部作品更赋有灵魂与感情。
人物饱满、主角给力、剧情新颖、话题具有讨论度,《我的姐姐》口碑爆棚再正常不过。张子枫的演技观众有目共睹,这一次她也打动了对手演员肖央与朱媛媛。
“舅舅”肖央这样评价张子枫:她对演员的理解,一直都是超出她的年纪,是天生的演员。
“姑妈”朱媛媛更是不禁感慨:子枫,真好!
演技是一如既往的稳,口碑是一如既往的好,《我的姐姐》不负众望。
02中国家庭下的女子处境
《我的姐姐》讲述了中国家庭下的女子处境,洞悉把爱藏在生活里的亲情,也刺痛了不少中国式家庭。
那什么是中国式家庭和亲情?
传统、保守、百善孝为先、传承、付出,这些都是中国式家庭的特点。把外放的东西与情感全部都搁在心里,也就是中国式浓浓的亲情。
它的样子和表达方式有很多,但爱是不变的内核。
《我的姐姐》中的女性角色,就从多方位表现了中国式家庭的环境与影响。
安然的姑妈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中出来的女人,她的习惯永远是围着孩子、家庭、丈夫、父母转。她只懂得一味地付出,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紧衣缩食的生活。
然而,除了生活上的一些习惯外,观念上更有这中国式家庭与亲情的影子在。
“我是姐姐,从生下来那天就一直都是”,这番话出自姑妈,也道出中国式家庭中的痛点。一声姐姐,一生隐忍,失去自我为整个家庭付出。
为了劝安然把弟弟养大,姑妈常常将“长姐如母,你要把弟弟好生养大”挂在嘴边。
“长姐如母”、“你是姐姐就必须...”、“他比你小,你要让着他”.....
姑妈用这套说辞去劝说安然,但从这些话中也折射出姑妈的命运。作为家中的长女,她的妈妈何尝不是用这番话来约束她?她又何尝不是可怜之人?
都说最失败的教育有五种,大的孩子要让着小的孩子、老二一哭都是老大的错、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自己家的优秀、长辈说的都是对的、必须学习好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。
而姑妈从小一直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下,被父母教育如何做一个懂得付出的女儿,如何做一个懂得隐忍的女儿。你叫我一声姐姐,从此便是一生,这一生都要做一个懂事的姐姐,做一个只懂得付出的姐姐。
这也是中国式家庭下女性的处境,仿佛谦让、付出都成为理所当然。
那么在这样的教育之下,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呢?
姑妈就是被这教育毒打的女性,为了弟弟上学自己放弃了学业,为了让家人过得好,早早外出打工,长大后围着家庭转,从未为自己考虑过。家庭对她的影响,是一辈子无法改变的,所以她才会如此教育安然。
一个家庭对孩子影响有多大?姑妈就是一个典型代表,安然亦是如此。
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安然,没有安全感,由于环境的影响她更希望远离现在的生活,更渴望自由不愿被束缚。所以她一心想去北京考研,为了就是离开从小生活的地方,想离开那个令她窒息的地方。
在影片中安然有这么一句台词: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人,一旦被欺负,一定会打回去,即便打不过也要打。
这样的性格就是环境影响的,因为身边没有父母给撑腰,只能激发自我保护机制,为了就是将自己保护起来不受伤害。经历过的人,一定能懂这句话,但也希望每个女孩子都不会从中看到自己。
《我的姐姐》讲述了一个付出、牺牲、亏欠、支持、逃离、理解......无数个复杂的关键词组成一个家庭。在这个家庭中,他们互相撕裂着也融合着。
从每一位女性身上也能看到中国式家庭教育下的痛点,也能看到她们的无奈与辛酸。可以说《我的姐姐》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中国式家庭下女性的处境。
03我不止是姐姐,我也是我
姑妈用自己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去劝说安然,但安然并不想一辈子在这个地方生活,她是追求自由的人,她向往的是北京。
所以才发生了众多互相撕扯的桥段,才有了与弟弟从互相看不顺眼到互相治愈的过程。
2018年,一名杭州市初三女生给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弟弟写了一封信,刷爆朋友圈也感动无数人。这位女生叫心悦,15岁时,弟弟明哲诞生了,但不幸的是弟弟就被诊断为唐氏综合征。
15岁的心悦在信中写到:“爸爸妈妈为了你每天东奔西跑,发现唯一的办法,竟只能是慢慢康复。可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?爱总是波折的,我愿意耗尽一生的精力来陪你长大。你叫我一声姐姐,从此便是一生。”
你叫我一声姐姐,从此便是一生,这大概就是中国式家庭与亲情。
心悦用爱感动了无数人,但同样也是牺牲了自己来照顾弟弟,她的爱是伟大的,但并非就适合所有人,也并非不这样做就是错误的。因为姐姐不止是姐姐,更是她自己。
安然18岁时,弟弟出生了,爸妈意外去世后她被告知有这么一个弟弟,两人素未蒙面更别说有深厚的感情。
从法律上讲,安然是姐姐,从情感上讲,安然需要照顾弟弟,但是从个体上讲,安然只需要为自己而活,她没有责任与义务去帮助弟弟。
与姑妈不同,安然不认命,也不愿将自己束缚在这样的家庭与条条框框中。
“他没有错,但我也不能为他放弃更多”,安然试图摆脱中国式家庭束缚,追求自我。
在姑妈看来,一家人没道理可讲,讲的是亲情。作为姐姐就必须要管弟弟的生活,要为他的人生负责。
但在安然看来,她不止是姐姐这一个身份,更是安然这么一个个体。
面对生命中的不速之客,安然很是苦恼,但经过与弟弟的相处,慢慢的从互相看不顺眼到后面相依为命,这对熟悉又陌生的姐弟俩互相治愈。
那么,在面对这样一位弟弟时,到底是该抱起他?还是放下他?
在影片中,这是开放性结局,或许在每个观众心中都有一个答案。答案不一,开放式结局充满想象空间。
在主题曲《姐姐》中有这么一句歌词:“哦!姐姐,你去飞啊,放开我的手,就不会累了。哦!姐姐,带我回家,牵着我的手,你不用害怕。”
安然是姐姐,但她更是她自己,她不该被束缚,也让不该为了弟弟放弃自己的人生。弟弟是幸福的负担,是不舍的牵绊,但并非是她人生路上的绊脚石。
《我的姐姐》用鲜活的人物角色,戳痛了中国式家庭中的痛点,女性的地位与处境更道出其中的心酸苦楚,愿每个女孩都不会从中看到自己。
用户评论